系列講座以公開直播模式(ZOOM)發放。 參加者須先行註冊方可取得登入資料。 講座於開始前15分鐘開放登入。 講座後設問答環節,請使用聊天室提問。 未經授權,不得作任何型式的錄影。 參加人數限100人,如果超出名額,未能登入者須輪候至有退出者才可進場。 10月17日 第一講 在唯識宗的光和心(普通話講授) 10月24日 第二講 佛教倫理學性質初探(粵語講授) 11月7日 第三講 四念住與自我療癒:當代華人禪修者體驗(粵語講授) 11月14日 第四講 佛教東傳西域—時序與路線 (粵語講授) 11月21日 第五講 重構《唯識二十論》中的破極微論證(粵語講授) 11月28日 第六講 生命教育與身心禪(粵語講授) 每講詳情及註冊方法見下
內容簡介:
佛教唯識宗反對在心以外有真實存在的世界。認為世界袛是心所展現的相。這種唯心是實的觀點顯然違反一般直覺,為此,唯識宗用光作喻,以說服世人。然而,此譬喻遭到甚至來自自宗佛教學者的反對,其有效性有待理性觀察。
講者:寶僧法師(羅勁松博士)
德國萊比錫大學哲學博士,接受西藏僧伽學術傳統以及現代大學學術傳統雙重訓練共二十二年。研究方向為佛教邏輯知識論和哲學。
講授語言:普通話
註冊連結: https://bit.ly/3ivkdtM
日期
2020年10月17日
時間
14:30 - 16:00
地點
online
講者
寶僧法師(羅勁松博士)
費用
免費
內容簡介:
佛教應否介入社會事務? 佛理又是否支持相關主張? 佛教與社會的關係從來是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,乃至近代竟有佛教倫理學 (Buddhist Ethics) 的興起。本講即探討這一學問的性質,並試為佛教當如何回應各種社會議題提供一理論上的基礎。
講者:
趙敬邦博士
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宗教及神學哲學博士。現任志蓮夜書院導師、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兼任講師。
講授語言:粵語
註冊連結: https://bit.ly/36qRxzO
日期
2020年10月24日
時間
14:30 - 16:00
地點
online
講者
趙敬邦博士
費用
免費
內容簡介:
作為佛教解脫苦(dukkha)的核心實踐--四念住(satipaṭṭhāna)成為當代不少華人禪修者對精神和身體痛苦的療癒方法之一。透過田野考察研究,本講分析禪修者經驗,包括修習態度、克服禪修障礙、五根平衡和生活實踐的無常無我等。
講者:
劉雅詩博士
英國蘭卡斯特大學宗教研究哲學博士,香港大學佛學碩士。現任香港教育大學講師。
講授語言:粵語
註冊連結: https://bit.ly/3cTpOsI
日期
2020年11月07日
時間
14:30 - 16:00
地點
online
講者
劉雅詩博士
費用
免費
內容簡介:
西域在佛教傳播史上舉足輕重。唯前人從歷史文獻等推測佛教傳入西域的時間、地點和路線的各種論斷差異頗大。今於前人研究的基礎上, 輔以近代考古實物資料比對考證,希望能為西域佛教的流佈脈絡提供一些補充線索。
講者:
區佩儀博士
英國華威大學工程管理碩士,香港大學佛學碩士,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博士。近年主要研究貴霜與西域的佛教文化。
講授語言:粵語
註冊連結: https://bit.ly/3jsjtqG
日期
2020年11月14日
時間
14:30 - 16:00
地點
online
講者
區佩儀博士
費用
免費
內容簡介:
《唯識二十論》為古印度世親菩薩所造,是唯識宗的一部重要論典,其宗旨在於破斥外境實有的思想,以成其唯識宗義。本講座採用分析的形而上學的進路,對《唯識二十論》中破斥建基於極微的外境實有說的論證,進行哲學重構。
講者:
黃廣昌博士
法國巴黎大學哲學博士,香港大學佛學碩士,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數理邏輯學碩士,英國倫敦大學哲學文學士。
講授語言:粵語
註冊連結: https://bit.ly/3l2ZBuy
日期
2020年11月21日
時間
14:30 - 16:00
地點
online
講者
黃廣昌博士
費用
免費
內容簡介:
生命教育處理的問題,亦是佛陀出家修行的原因。「身心禪」是有科學研究支持為現代人設計的禪修運動,包括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和靜修練習,特點是把禪修融入日常生活中,令生活繁忙的人可以把握分秒的時間強身健體。
講者:
陳家寶醫生
私人執業專科醫生,於2011年取得香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(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),現為新亞研究所佛學中心研究員。
講授語言:粵語
註冊連結: https://bit.ly/3nomue6
日期
2020年11月28日
時間
14:30 - 16:00
地點
online
講者
陳家寶醫生
費用
免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