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誠明講堂】
金文選讀
本課程實時網上以ZOOM模式授課,登入資料於開課前透過電郵發送。
課程簡介:
青銅,是銅與一定比例鉛、錫的合金,古時亦稱「金」。古人以祭祀為吉禮,用於祭祀的青銅禮器稱「吉金」,而鑄或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,稱為「金文」。鐘、鼎為禮儀中最常見的重器,古人以「鐘鼎」為青銅器的代稱,故「金文」又稱「鐘鼎文」、「鐘鼎款識」。
中國青銅器製造歷史悠久,甘肅馬家窯、齊家文化遺址出土的青銅器具,距今已有四、五千年。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青銅酒器,已屬於禮儀活動用器,學者一般認為,這是中國青銅時代的開端,大致是歷史上的夏王朝。
到了商朝中期,青銅器上開始出現銘文。早期的金文字數很少,大多為族氏、祖先、作器者名號,商代後期才有較長篇的記事銘文。西周金文比起商代金文有顯著的發展,無論性質、形式、字數,都有很大變化。其內容更是豐富多采,記載了諸多重大歷史事件,反映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文化、外交、法制、禮儀的方方面面,是整個西周時期最珍貴的史料,在歷史、文化研究上的價值,已遠超《尚書·周書》。
「金文選讀」講座選取具代表性的西周金文,以西周早期為重點,綜合諸家說法,加以釋讀,藉以了解這一時期的歷史、文化,乃至語言文字的特點。
課程導師:洪若震,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博士,現任該系高級講師。主要研究範圍為文字學、古代文獻及古典文學。
上課日期:2021年3月20日至4月17日(4月3日假期)
上課時間:逢星期六下午1400-1700共4節
授課語言: 粵語
課程大綱:
第一講 金文概論
第二講 武王成王時期
第三講 康王昭王時期
第四講 其他